6 月,南太平洋吹来暖湿的夏季风,万物散发出生机,又到了放假的时候。但是,在放假之前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学考。
夏天到了
虽然最近每个周末都有写博客,但是之前写的都非常的水,十几分钟就写完的那种,就是因为一直都在准备学考。在浙江,高中除了高一上学期不参加学考,其他五个学期都要分别学考完十门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技术(包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其中英语学考是在高三最后一个学期,成绩与 6 月高考共用;而技术是浙江和上海独有的,想到这里我就很开心,因为技术相对于其他科目还是非常简单的(笑)。
期末考试前通用技术老师告诉我们下一届可能没有技术选考,因为太简单了。以往信息技术的内容是 Office 2010 三件套 + Access、Ps CS6、会声会影等软件的使用和 VB 编程,学考选考都一样。我们这一届的信息技术学考编程语言还是 VB,但是选考换成了最近很热门的 Python。而 Python 虽然也简单,甚至比 VB 还简单,但是它的非可视化界面让很多人看着就发慌啊。
教育部: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而鉴于技术选考还没来,我还是先乖乖看下 VB 好了。最烦的是 VS for Mac 居然不能写 VB,我只能开虚拟机搞了。至于 Python,毕竟没有原生图形化,手机都能写,电脑的支持就更不用说了。
学考记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高级别的考试,之前参加过最高等级的是中考,但那只是市级的,而学考是省级的,这一看就有很大的差距。中考想带什么东西进考场,只要是考试无关的都可以,但是学考只允许带必需品进考场,连液晶屏的手表都不让带。更重要的是,学考是 6 月 29 日左右,中考是 6 月 16 日左右,学考那几天基本都是比中考热得多的。注意,这里的热得多指穿着短袖短裤在考场内以 8~10 滴/分钟的速度流汗并滴到地上,所以考试不带水杯?那就只能在考场里被晒成人干咯。想带水杯进考场?水杯上一个字都不准出现。中考就比这舒服不少,至少不会如此高速地流汗了。
浙江省的学考分两天举行,6 月 29 日考历史(8:30 ~ 9:30)、物理(10:30 ~ 11:30)和其他一些高二学考的科目,6 月 30 日考化学(8:30~9:30)和其他另一些高二学考的科目。浙江的学考还实行赋分制,也就是按照排名来决定等级。
学校从星期三下午期末考试结束到学考开始的这段时间里将所有的课都安排为“较宽松管理自修课”(其实这个名字是我自己取的),用人话讲就是能自己决定在哪儿复习,也可以和同学交流,但必须在教学楼内。学考的内容简单而繁杂,薄薄的一本参考书拿在手里,没有一个字不是重点,这样的书很容易让人产生厌烦感,而且使人毫无复习的动力和欲望。再加上大热天的,教室里超级闷热,温度高达 31 度,而且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让人更无法专注于学习。不过,教室里很快就有了一样神器:脚动打气筒。
把出气口处绑在燕尾夹上,夹在领口处,再用脚打气,就可以一边抖脚一边给脖子吹空调了。如果还嫌不够凉快,可以再来一个夹子,把出风口夹扁、夹小,利用气流经过压缩变冷的原理,就能吹上比空调风还空调风的打气筒风。
吹打气筒固然是个好主意,但抖腿也加大了腿部热量散发,而且抖腿幅度小就不能得到理想的风力。最重要的是,这东西噪音大,影响心情会导致更加燥热。
两天的“较宽松管理自修课”很快就过去了(这句话是我在空调房里写的,6 月 29 号的我看到这句话大概要把现在的我锤死)。学考的每场考试只有 1 个小时,和平时动不动就长达 2 小时的月考、期末考相比十分良心,题量也不多;监考老师都是平时见过的熟悉的老师,没有压抑感;桌椅质量很不错,不会摇来摇去;考试的时间过得很快,基本都是做完题目就剩 10 分钟;试卷质量很不错,明年还会再来……
最后一门化学考完是 9:30,但是学校不让进寝室,理由是会影响到接下来的高二学考(这是什么鬼逻辑)。如果非要进寝室就得等到 11:30 高二考完。于是一心回家写博客(玩电脑)、做作业(吹空调)的我断然拒绝了留在学校里等宿管大爷开门。9:40,太阳光直射地面,亮到眼睛都睁不开,还要忍受汗流浃背。学校因为是学考考点,校门口的路都不让车开进来,只能自己走到外面。
⬆红色区域都是不能开车的,只能自己走到画虚线的路口
总归学考还是比较舒服的,只有三场,不会热到心态爆炸,考完就能回家吹空调玩电脑。好得很。
下学期就要根据每个同学选的选修科目分班了,在此我郑重地向我的同学告别:
SO LONG.
comment 评论区
star_outline 咱快来抢个沙发吧!